报考指南

百年学术殿堂 承启教育华章

2020年07月20日

当东方的第一缕晨光洒向珞珈山麓,承载着120余年历史和文明的武汉大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片骄傲的土地,承载了百年沧桑,见证了百年传奇;

跨越三个世纪的历史长河, 武汉大学在数代伟人和学者的耕耘下;

秉承传统、开拓创新,续写着中国教育史上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的高度重视,成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成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20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学校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第199位,国际教育研究机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46位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起始于1935年,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1955年,武汉大学招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复因“文革”中断达十余年的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成为全国第一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2002年,成为全国34所自主划定硕士复试分数线高校之一;2018年,成为首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20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学科门类齐全、优势与特色鲜明、学位类型多样、指导教师力量雄厚、管理体制健全、教学设施完备、培养质量有保障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特别是2000年合校以来,武汉大学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加强管理,着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明确将“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理念,并通过近年来在研究生教育教学等诸多环节的改革,全力打造“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通过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过程管理,初步形成了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文化氛围和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在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成为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的基地之一。

随着学校的蓬勃发展,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成绩斐然。招生方面,深化招生录取机制改革,推出“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等招生考试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提高选拔质量。培养方面,探索多渠道的贯通培养模式,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实施优秀博士生延期资助与博士生课程助教制度,推进研究学分课程建设并试行研究学分列入培养方案,成为全国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和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学科建设方面,设立学科点建设基金,优先发展高新技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大力发展应用性学科。我校现有47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7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1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0个一流建设学科。专业学位方面,有3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5个博士专业学位,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构建起一套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身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培养制度。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截至 2019年12月,在校硕士研究生19744人(含留学生),博士研究生8060人(含留学生)。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坚持世界一流办学、一流人才理念,树立一流意识,制定了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为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赓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百年精神积淀,锐意开拓进取,继续谱写教育新篇章。